- · 《水利发展研究》刊物宗[08/03]
- · 《水利发展研究》征稿要[08/03]
- · 《水利发展研究》投稿方[08/03]
- · 《水利发展研究》栏目设[08/03]
助推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摄影报道 经过2200多年发展,如今的都江堰灌区已发展成为覆盖成都、德阳、绵阳、资阳、遂宁、眉山、内江等7市40县(市、区),灌溉面积超1130万亩的特大型灌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摄影报道
经过2200多年发展,如今的都江堰灌区已发展成为覆盖成都、德阳、绵阳、资阳、遂宁、眉山、内江等7市40县(市、区),灌溉面积超113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同时,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圈建设及四川城市发展也对都江堰灌区乃至四川水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进程,继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都发中心”)12月26日正式揭牌后,12月2日,都发中心东风渠管理处启动挂牌仪式,随后,都发中心下属灌区水管单位人民渠第一管理处、人民渠第二管理处、都江堰外江管理处、黑龙滩管理处、通济堰管理处、渠首管理处、毗河管理处相继挂牌。都发中心下属单位的全体挂牌,标志着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迈向新的进程,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渠首管理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一体化改革。”12月3日,都发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告诉记者,8个灌区水管单位相继揭牌标志着整个都江堰灌区改革物理整合的基本完成,为下步化学变化、形成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正在加紧完善《都江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工程、管理、科技、文化、人才等五大板块,实施灌区榜样建设十大重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服务功能大提升、重点工作出亮点,开启都江堰灌区水利事业发展新征程。”
相继挂牌
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迈入新征程
今年4月,按照中央和省委编委改革工作要求,四川省水利厅将原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外江管理处等8个灌区水管单位进行整合,成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这两天的相继挂牌,标志着四川省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已经迈入新征程。”都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随着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都江堰灌区工程保障和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另一方面,都江堰灌区目前也面临水资源短缺、发展新动能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灌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明确改革目标。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黑龙滩管理处
一体化改革,改什么?“这些挂牌的背后是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三年内“把都江堰灌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的要求,未来都发中心将运用先搭建后发展的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围绕人、财、物认真研究改革方案,通过基础改革和激发干部干事活力,扎实推动改革。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具体到行动重点上,一方面是搭建都江堰运行脉络,重构组织体系,搭建各管理处工作组织架构,明确财务和资金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构建小机关大基层格局,优化工程维修养护模式,建立“一盘棋”供用水工作体系。
三年时间
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
“计划用三年时间,围绕工程、管理、科技、文化、人才5大板块,实施建设开源工程、完善水网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建设智慧灌区、挖掘文化潜力等10项重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服务功能大提升、重点工作出亮点,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灌区榜样总体目标,开启都江堰灌区水利事业发展新征程。”11月26日下午,四川省水利厅厅长郭亨孝在《都江堰建设“国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三年行动方案》座谈会上提到。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毗河管理处
对于建设灌区榜样,四川水利人给予的评价是,这是新时期都江堰传承千古文明、续写古堰华章的历史命题,也是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支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现实命题。
文章来源:《水利发展研究》 网址: http://www.slfzyj.cn/zonghexinwen/2021/1207/1833.html